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具有无限生长、局部侵袭组织和频繁复发的倾向,对角膜散光和像差的影响可 引起早期切除的需要,从而减少继发性屈光不正和严重的视物遮挡。 目前,对于最佳的治疗方法仍没有共识,但主要集中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措施的使用。
1.1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并裸露巩膜技术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并裸露巩膜技术( Bare Sclera Technique,BST)此为翼状胬肉手术的基础模式,在术中将翼状胬肉从角膜上剥离其头部,并切除结膜和 Tenon 囊 , 裸露巩膜。虽然是最简单的手术方法,但在某些人群中有着不可接受的高复发率(88%)。 在术后期间,由于翼状位点残余纤维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趋势以及剩余结膜内炎症的增加而发生再生,并发症包括巩膜坏死、化脓性肉芽肿和延迟角膜上皮化等。 1.2 自体结膜移植术
自体结膜移植术( Removal of Pterygium with Conjunctive Autograft, CAU )因 BST 术后的较高复发风险,在 1876 年首次描述在翼状胬 肉手术中使用移植组织,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引入结膜自体移植以来,基于结膜上皮可分化为角膜上皮的理论, CAU一直是翼状胬肉手术最流行的方法,该技术包括在去除翼状胬肉后,移植物通常从上方球结膜取出并覆盖在裸露的巩膜缺损处,移植物可以使用缝合线或纤维蛋白胶等组织粘合剂固定在邻近组织上,重建角膜缘结构,可采用结膜转位瓣或自 体 游离结膜移植的方法。主要的副作用是术后形成肉芽肿,眼睛的不适和灼烧感,很少有移位或排斥反应。 Bilge 比较了其中结膜转位瓣与自体游离结膜移植的疗效、安全性和手术时间。 二者术后复发率似乎都很低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与自体游离结膜移植相比,结膜转位瓣需要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早期和后期美容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于结膜匮乏的 患者该技术可作为翼状胬肉手术的一种可接受的方法。总的来说,与 BST 和羊膜移植术相比, CAU 复发率较低,长期疗效更佳。 虽然由于移植物固定的需要, CAU 的手术时间可能要更长,但是 CAU 仍是眼科医生最常选用的技术之一。 1.3 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术
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术( Limbal Conjunctival Autograft,LCAG)指从人眼的其他部位取下角膜缘和相邻结膜组织,并使用该组织覆盖翼状胬肉被切除的区域。过程中要注意将自体移植物的角膜缘对准翼状胬肉所在的角膜缘区域。 Volatier 等人强调了角膜缘干细胞 ( limbal stem cells,LSCs )的重要性,角膜缘是包围角膜的狭窄环形过渡区,健康的角膜表面依靠位于 LSCs 的自我更新,这种再生能力是干细胞可控制的静止、增殖、迁移和分化。由于外部(如紫外线辐射)或内部(如细胞因子)信号异常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的微环境,可导致眼部疾病的发展,这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技术中,移植物可以防止剩余组织的增殖,而 LSCs 的加入可能会 导致该区域更快的愈合、解剖重建和恢复屏障,有效防止翼状胬肉复发。据统计,自体结膜角膜缘缝合移植的复发率为 2%~ 3 9%。该技术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血肿、腱鞘肉芽肿和假性翼状胬肉等,但从长期来看, LSCs术后复发率与羊膜移植术、BST相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优势。 LCAG 是治疗晚期复发性 翼 状胬肉高危患者的首选方法。 1.4 羊膜移植术
羊膜( amniotic membrane,AM) 最早由 Davis 等人描述,自 1995 年以来,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各种眼表疾病,包括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急性化学烧伤和瘢痕性疾病等。羊膜是胎盘的最内层,由厚基膜和无血管基质组成, AM 植片通常用于覆盖在切除胬肉后裸露的巩膜上,基底膜朝上,基质朝下。 AM 植片具有以下特性:含有并释放具有主要抗炎作用的白介素 -10 和血栓反应蛋白 -1 ;不表达移植抗原( HLA-A,B,C ),也不诱导受体的免疫反应;含有数十种类型的生长因子,支持和激活上皮细胞的附着、运动和增殖,促进正常的 LSCs 增殖,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增生和纤维化的发生;减少伤口干燥;并作为一种机械支撑结构;以此帮助创口 愈合并预防复发。 AM 移植也适用于结膜供体部位有疤痕的患者,需要大面积移植的病例,或需要保存结膜以备将来青光眼手术的患者。与其他方法相比,因不需要准备厚度和质量合适的结膜移植物, 技术上更容易执行,这可能是一种更简便方法。( Amniotic Membrane Graft,AMG ) 的术后复发率 为 14.5-27.3%,虽然有降低,但通过 Mete 分析发现 AMG 相较于 LCAG ,羊膜组的炎症更大,复发率更高,尤其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研究报告没有描述严重的并发症,但有较强烈的异物感、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睑球粘连等。此外,多项研究强调了联合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AU 联合 AMG 与单独的两种技术相比,进一步降低了复发率 。 清除胬肉 翼状位点残余纤维组织 有利于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减少患者异物感。 BVI 胬肉刀直线形刀刃设计,在刮除残留角膜纤维组织时,与 角膜接触面大,用力均匀,避免伤及深处实质组 织,创面平整,利于上皮修复 ;圆形刀尖设计,对于局部连接较为紧密的胬肉纤维组织,可定点剔除,提高刮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