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俊杰,吴蓓雯,戚倩,崔屹,鲍美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护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部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部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和心理体验,以期为制定减轻职业暴露后果的有效应对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3年1—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10名遭受职业暴露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其进行访谈,并运用Colaizzi法的程序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主题。结果: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大多数研究对象均积极采取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措施,会出现意外、恐惧和害怕、后悔和沮丧、痛苦、抱怨及职业倦怠感等负性心理体验。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完善职业暴露上报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随访检测的依从性,关注职业暴露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职业暴露的负面影响。
职业暴露(occcupational exposure)又称职业接触,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经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途径接触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过程。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往往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之一。2012年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EPI Net)的报告[23显示,在不同工作岗位中,护士是发生血液和体液暴露最高的人群,占上报总体的44.3%(116/262),医生占11.5%(30/262)。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锐器伤。有报道[31指出,锐器伤可以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比较常见。尽管职业暴露后,HIV和肝炎的血清转化机会较小,但是风险和相关医疗费用是惊人的。近年来,随着《护士条例》的颁布,医疗行政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护士职业暴露,关注护士安全与健康。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定量研究[4-s],但关于护士职业暴露 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进一步描述护士职业暴露的应对及体验,为减少职业暴露所致的后果提供有效应对措施。
2013年1—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10名遭受职业暴露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截至访谈之日的近3个月内曾经历过职业暴露;(2)精神状态和记忆能力正常;(3)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自愿参加本研究,且与研究者配合程度好。10名护士中,男1名、女9名;年龄23~33岁,平均(26±3.68)岁,工龄0.3~13年,平均(4.66±4.70)年,一般资料见表1。职业暴露类型:8名是含有传染性血液的医疗器械刺伤皮肤,2名是传染性血液沾染有损伤的皮肤。受访者按照文字稿资料回复时间先后用英文字母“A”到“J”表示。
经历职业暴露后,参与访谈的护士大都会有“意外”、“恐惧和害怕”、“痛苦”、“后悔沮丧”、“抱怨”、“职业倦怠感”等心理反应。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描述了护士经历职业暴露后的应对和体验。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提高暴露后随访检测的依从性,并给予经历职业暴露的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护士自身也应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减轻压力反应。